传出的东大第一批关税排除清单,以及跑题后对于医保体系的谈论

你这个有点扯了,还有巨大的副作用,真不怕病人家属把医院掀了啊。?又是一个道听途说的 :yaoming:

退一万步说,专门做假药的都知道用维生素装作好药,哪怕出问题也吃不死人,这些药企不懂吗……

我了解到的情况是现在的集采只管主要成分对不对,在集采的时候的一致性达没达到标准,至于集采过了以后怎么样他们不管。反正就是送上去的样品可能五毛钱的成本,真正集采的产品一毛钱成本。所以才会有麻醉医生以前打一只麻药就够,现在要打三只麻药才够的情况 :yaoming:

虽然都挺畜生的,但是咱骂得骂到点子上,否则跟大纪元有啥区别

5 个赞

要真在意原研药的回扣怎么不去查查中成药,中药制剂和中药注射剂这类利润和回扣?

医生跟科室拿回扣这个是个顽疾,肯定需要治理。但核心问题不是怎么治理回扣而是怎么提高医生收入让医生可以拒绝回扣。

高薪养廉配合监管才是合理避免灰色收入和贪污的途径。

举个例子现在的情况是今年我母亲的博士毕业入职前10三甲医院,入职一个月5000基础工资加上科室提成和年终奖才能到20-35W。美国欧洲也就不比了,对比下香港都是差的很多。

这些医生是典型的高学历但是工资匹配不上,这就造成了他们需要额外收入来匹配额外读博的成本。要买房,要生活。

5 个赞

这个无解的,真市场化后,穷人直接病也看不起。那国家必须和美国一样搞低收入医保,然后走上美国的老路。

我的理解,现在医保就是给穷人的保障,所以不会有特别好的质量,以后肯定私人医院需求会起来,医生的职业道路可能就是公立拿资历,然后跳私人变现,有点像现在整形医生的路

1 个赞

奇葩个啥?所有国家的仿制药一致性评价都是这么做的,pharmacokinetics正负范围内就行,你总不能让人家仿制药企去做临床吧?还巨大副作用?哪家仿制药有统计学意义上比原研药高的副作用?你不会不知道很多时候副作用和药物机理是挂钩吧?一方面没有实际效果,一方面有巨大的副作用,你不觉得这读起来就互相矛盾吗?

简单地说,比如你得了某种病,吃原研药是一个疗程7天,第3天症状明显好转;于此同时,仿制药可能需要2个疗程14天,要第6天症状才好转。你不能说仿制药没有效果,但如果多种病症或者紧急重症的时候,前后差的这几天影响就很大了。所以急症/重症一般医生会建议你自费去买原研(如果买得到的话)。

1 个赞

这个我看到的说法是说主要是特殊杂质引发的副作用变多了。请问这个有道理吗?还是说也是互相矛盾的。

其他我读到过的说法,发出来请专业人士批评一下:

  1. 仿制药一致性评价不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上市后若进一步极限压缩生产成本造成质量问题,没有有效的监督手段,违法收益大于违法成本。
  2. 集采存在对往期集采已探明成本的药品继续成倍压价到小于合理成本的情况。

昆布就是日比布 能扩张宫颈很正常吧 :troll:

怎么说呢,我只能说你这个属于半瓶水晃荡了。地塞米松当然中国完全能够大量生产,甚至常年都是净出口大国,尤其是疫情那几年。进口额本身也很少,而且大部分都是从印度进口的,原因也很简单,便宜。那你说为什么要从关税清单中豁免呢?其一当然是一些特殊用途的地塞米松剂型依然受到专利保护,比如AbbVie的Ozurdex,主要用来治眼科疾病。其次是很多药物都必须和地塞米松联用,甚至人家包装里面就有。
还有你最后的结论,集采vs进口不在同一个维度上你怎么画等号?你是想说集采vs原研?还是想说国产vs进口?集采vs原研,那原研药就不用想了,医院不可能有集采不用原研。但是集采就没有进口药了吗?出事之前的Dr. Reddy’s在集采里面不是活的好好的?集采消息一出印度的仿制药企差点没高兴到天上去,难道这就不是进口了?国产vs进口,如果是创新药当然是哪个好用用哪个啊。你不可能让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能用国产依沃西的去用进口pembro,不可能让能用泽布替尼的不用去用伊布替尼。
如果你说是仿制药都上市了,那我医保还该当冤大头去报销进口的原研药,那不好意思,这个世界上哪里都没有这种好事。人家德国医生要是能开仿制药的去开原研药,是要去给医生扣钱的,在美国你根本就没得选,所有都是按照通用名开,pharmacy自动给你换成仿制

7 个赞

没有这么夸张,我们做医药咨询的,采访的中国医生没有一百个也有大几十个了,从来没听过医生说有什么极大的副作用的,顶多就是他们觉得仿制药疗效没那么明显,抱怨副作用的一个都没有

5 个赞

我不知道现在还是不是这样,以前进口青霉素如果没有过敏史就可以不做皮试。国产青霉素必须每次都做皮试。

青霉素本身引起的过敏反应很少。过敏反应大部分是由杂质引起的。国产青霉素因为工艺问题,有杂质而且杂质成分不一致。即使同一个批次都有可能一瓶过敏另一瓶不过敏。所以必须每次做皮试。

2 个赞

这就搞笑了,医生的处方我还真看了,美国医生都是按照原研药的名字开的

不然处方里面的DAW干啥用的

3 个赞

只能开的出仿制药?那么按你说原研药在专利失效以后就不存在了?除了在东大?

说实话这种心理作用大一些,跟药物本身的关系不能说没有,但是属于是小概率事件被媒体传播放大了。仿制药的平均疗效不至于和原研差这么多,如果统计学意义上能差到这种地步,那这就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药物了。更多的问题是仿制药的consistency不如原研药,也就是说同样100个病人,原研药可能有50个病人效果不错,10个很好,10个一般,那仿制药基本上就属于50个效果不错,但是2个效果超好,13个一般,但是5个超差。
但是很残酷的事实就是,这个世界上所有的医保体系都不可能为了照顾那两个超差的就大幅提高自身的支出,在中国好歹能去院外市场自费购买,在很多地方原研根本买都买不到

1 个赞

保险里都写得清清楚楚,原研药报销多少,generic 报销多少,病人自选,结果到了泥潭砖家嘴里就自动消失了

1 个赞

你尽管DAW,insurance能过我是不信的

不用说什么报销比例的问题

关键是
在美国你根本就没得选,所有都是按照通用名开,pharmacy自动给你换成仿制

这一句,就是扯蛋

3 个赞

过了怎么说?

1 个赞

我看医保里有generic, preferred band, non-preferred band, specialty 这几个里有什么区别?哪个对应的是原研药?

医生学历很高么,很多都是什么新乡医学院、潍坊医学院出来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