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觉得多少点数兑换中美商务是合理区间

疫情后点数滥发且贬值,更要命的是Availability下降不少(不谈完全动态的天价定价…那确实可用性很好 :yaoming:),而且还得跟票代脚本们斗智斗勇

大家觉得在现在(04/2024)的后疫情时点上,多少点数换一张中美商务是合理(即willing to pay)的?(为了简化讨论,暂时不考虑点数之间的价值差,虽然可能会有人觉得60K AA>120K DL…)

  • 低于 60K
  • [60K, 80K)
  • [80K, 100K)
  • [100K, 120K)
  • [120K, 140K)
  • 大于 140K
0 投票人

在Peak Dates你愿意使用更多的里数换取Availbility吗?

  • 不会因为Peak Dates增加Willingness to pay
  • 可以接受高于原本预期价格20K以下的涨价
  • 可以接受高于预期价格[20K, 40K)的涨价
  • 可以接受高于预期价格40K以上的涨价
  • 压根没有Availbility我抢个鸡毛啊
0 投票人

欢迎大家讨论!

1 个赞

我只换95k的ana往返 :yaoming:
贬值之后估计只能转投vs了

1 个赞

看楼上的投票结果…大部份人还是愿意在peak dates花80K+20K=100K以上的点数换单程商务的 :yaoming:

只是这个点数通胀程度确实有点吓人

虽然wtp高一些但失去了兑换的爽感,变得像用打折券买票了

2 个赞

大伙都是这个价,不接受也没办法吧 :yaoming:

1 个赞

willingness to pay单程$1000-$1500不过分,毕竟现金买就算便宜的也是$2000+吧,除了飞马尼拉之类的
遇到点数值钱的如AA或者税费高的,点数就得少点

1 个赞

确实在现在单程票价2000$+的情况下理论上来说点数要价100K+不过分…
但是价格可能有回落的一天,点数价格被推上来感觉就很难回去了 :yaoming:

:yaoming: 你看美国国内经济舱回落了多少。。我还停留在往返$200左右的印象呢。。
已经动态x00k+的稍微降点价的已经有过了吧,又不是要降到50k
前两天不是Delta One飞TPE还是ICN的在打折

15万以内+200以内税费,能随时买到的就是好项目。
曾经卡塔尔的flex 20万随时随地有配合30%不错,现在连flex都不是天天有了

1 个赞

能换到美日就心满意足了,那剩下2小时的路程,一个牛仓解决问题了
韩美也可以
港美就算了,绕路

1 个赞

还是很震惊的居然不少人包括我选了60-100k然而通胀早就不是这个价了:rofl:

蓝翔110k+200刀YQ还算可以接受,100k以下能换到的其实也没几个项目了

可以接受200k+1kyq :troll: :rofl: :yaoming: ua就是无限的availbility

附议,就是你们TPE-KOJ怎么一周只有两班,害我要repos 到FUK

关键还是availability太差了,除了突然放票就基本只有提前一年或临期,有时候感觉花的时间不值得干脆牛舱了

2 个赞

我的willing大概是同航班eco的现金价?(不算BE/PE)
高了体现不出点数的价值,低了肯定会影响availability

1 个赞

其实相比中美商务,我个人感觉美国境内航班不管经济还是商务才是涨价之王,尤其是transcon还有飞夏威夷的航班,现在都太贵了

提前一年也没有啊。AA的动态吓死人

服务不涨:smiling_face_with_tear:

不谈现金价的背景下谈biz点数合理值,跟胡说八道也差不多了。

疫情前,中美往返商务非小留候鸟迁徙季,2000多米刀随便买,就算是动态b点数,也高不到哪里去。现在现金价乘以3,航司又不是雷锋,动态点数自然也跟着坐了火箭。但为了给羊毛党一点盼头,故意留了极少数的saver,这种点数再合理,对普通人也没什么意义。因为你需要用技术手段监控航司放票时间,自己的时间又要非常灵活(避开Blackout dates),手速还必须达到一个甲子单身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