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学问就别想着升官发财了
当然IQ低于140也建议别做
纯粹打酱油的
那些真正推动人类科技奇才本来就是大腿
这才是真谛。找faculty的时候重要程度应该是推荐信 >= diversity >= paper质量的。能拿到很senior的faculty的强推的亚男上job market也不怕的。然后其实还和软实力有点关系(颜值,谈吐,交流能力啥的),onsite的时候其实更看软实力。
说实话,得看你怎么界定“优秀”。你要是以那些去做faculty的学生去的学校水平,那我同意。但是你要是以发paper的水平,那我不好说
同意,diversity有好处,但是也没有很大。能力够的minority确实乱杀,但是没啥paper没推荐信的话,学校又不是出来做慈善的为什么招。说难听点学校care的不是 diversity(虽然这是政治正确),学校更care funding。大力招minority的一大原因是他们申funding容易。同理,这也是为什么学校喜欢要推荐信强的faculty candidate。
今年CS market上面,有一个还不错的学校,应该只给了五个onsite,里面四个女生。有一个女生能力非常出众,一看就是market上面乱杀,最后去了更好的学校。别的女生一看明显就比剩下那个男生差很多。最后那个学校给了那个男生offer。不过换个角度来说,那个男生的publication真的特别强,如果是女的也是乱杀的水平
方向数一数二的大牛的平推有用吗
就等你了
套模版的话phd申请都没啥用吧,我也不懂,求指教
平推屁用没有,大牛平推不如junior faculty强推。
我其实不理解为什么在找faculty position的时候会出现平推,一般不都是找和自己合作更紧密的faculty么。如果真的找不到人得去找和你不熟的faculty,那我觉得最好还是再build一下connection吧。
现在大部分学校应该都只要三封推荐信,很少数要五封。如果三封都搞不定我觉得得考虑去做postdoc。我理解在CS这边postdoc存在的意义更多就是刷刷履历和build connection,毕竟大部分人postdoc都能去个比自己PhD学校好很多的地方 (不然做postdoc的意义在哪)
最近看F1有感:这个世界上所有高(烧)端(钱)的东西,其实应该考虑有经济实力背景的人去追求。比如科学,比如艺术。
很多时候我们还有没熬到天赋兑现的时候,就放弃了,就没了。
所以我真觉得有家底的读博,才有更大概率读出杰出的outcome。
说挺好。
透彻,跟老板搞好关系。找老板要看他学生就业情况。
大牛教授从来不缺能干活的人,你能给他他缺的东西,他才可能把他的资源砸给你。有的大牛缺zz资源,有的大牛缺大奶,关键是找到大牛缺的东西投其所好。
但话又说回来,如果不是非盯着大牛和名校,其实下面一点的学校教职倒也没这么严重。还是有普通人捡漏的机会的,lz不需要这么绝望
啥是zz资源?
政治?
下到前100还是200?感觉前100都很好
十几年前在排名七八十的准野鸡念书时候,系里最新的faculty是MIT的本博
而且明显极聪明,不是那种名校光环水货(我也真没见过MIT本出来的有水货)
你就想想这有多卷吧
这也很简单,你可以默认生化环材phd出来干本专业的人都是烂人就好…
转行的另说
这你就过了,普通中学副校长一个副科级…你说的是校长副厅级那种名校么?
或者有超强的天才 在理论学科也可以,越硬核理论越不看人脉
快进到没有家底的人应该选择不出生
说的挺对的。美国人读博是真的有兴趣,有热情。
关键问题是现在不是2014年,是2024年。
劝退十年了,连小镇青年都有手机可以看到劝退短视频了。
信息充分的情况下,还选生物化学,还读博士,本身就很无语了好吧。
美国PhD最后当上教职的仅有5%左右(口径不同结果不同,有2%的也有10%的)。指望读完PhD就能无障碍当上教职这可是不太切合实际的幻想。
教职这个岗位,真是又少又穷又卷
其实想找教职怎么都找得到的,就看愿不愿意向下兼容了。